日前聽到有兩會分享活動上,提及到澳門作為「體育之都」,該當如何如何,像上屆特區政府提出的,期望每月辦兩場大型體育賽事,讓澳門可以成為:「中國體育產業走向國際的重要窗口,與灣區城市聯動培育IP品牌賽事,通過推動“一賽多站”模式,結合澳門城市特色與橫琴、珠海的生態資源,設計跨境體育旅遊路線,實現資源共享與優勢互補。應把握澳門與葡語系國家的關係,發揮中葡平台的優勢,舉辦葡語系國家足球邀請賽、體育科學研討會等,借助澳門作跳板,推動體育培訓及賽事營運等領域合作,帶動本澳體育產業發展。」
澳門體育IP早已是國際知名
其實澳門的體育IP早已是國際知名,格蘭披治大賽車、世界女排大獎賽、WTT乒乓球賽、國際馬拉松等,從澳葡時代已有不少代表作,又怎可能說成澳門好像要推倒重來,再打造一個品牌?過去政府支援之下,澳門的體育賽事都得到相當良好的評價,從參加者到觀眾都讚口不絕,還記得澳門特區也曾一口氣辦過三項大型綜合體育賽事,怎樣看都要比分開每個月辦兩項賽事有過之而無不及,又何來那種捨本逐末的想法?
澳門辦賽的難處
澳門今時今日辦賽事的難處,不在沒有賽事、沒有人才,而是沒有經費,沒有場地。說實在又不是沒有經費,大家看不到現在像WTT賽事的需求之高,門票一開賣不到兩秒便沽清,在這個渴求情況下,豈會是一門蝕本生意?但澳門有可能從中獲利嗎?
要付錢都沒有場地
再說,澳門場地不足,像近期不少聲音渴求的正規溜冰場都不能滿足,還說怎樣推動全民運動?
--- 雲飛揚 ---